2025国际中文日|智慧赋能 融合创新:第三届泰国高校中文研究论坛圆满落幕

2025国际中文日|智慧赋能 融合创新:第三届泰国高校中文研究论坛圆满落幕

2025年04月06日 01:00 来源:本站

2025328日,由泰国孔子学院(课堂)发展联盟指导、玛哈沙拉坎大学孔子学院与孔敬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主办的“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暨2025国际中文日——泰国高校中文研究论坛”在玛哈沙拉坎大学文化活动中心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AI赋能:人工智能与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泰东北地区大中小学的本土中文教师、专家学者及中文教育从业者等一百余人齐聚一堂,共探人工智能时代中文教育的创新路径。

image001.jpg

-开幕致辞:锚定AI时代中文教育新坐标

北京师范大学宋继华教授、玛哈沙拉坎大学教育学院马宁·阿撒诺助理教授、孔敬大学孔子学院泰方院长陈海楠女士等嘉宾出席开幕式。玛哈沙拉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林浩业在欢迎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文教育带来全新机遇,此次论坛旨在推动AI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结合,助力泰东北地区中文教育的数智化转型。”孔敬大学孔子学院泰方院长陈海楠强调:“技术革新应服务于人文交流的本质,AI赋能中文教学不仅要提升效率,更要让学习者感受语言与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化中泰文明互鉴。”

(玛哈沙拉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林浩业致辞)(孔敬大学孔子学院泰方院长陈海楠致辞)

-前沿聚焦:AI赋能中文教育的多维探索

论坛设置两场主题讲座。上午场由北京师范大学宋继华教授主讲“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中文教学”,从“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的学术认知”“国际中文教育领域进程发展现状”等四个维度,系统解析AI技术与中文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宋教授以“长城汉语”常态化教学资源为典型案例,展示了覆盖“教、学、管、测、评”全流程的智慧云平台与智能工具。

(宋继华教授专题讲座)

-互动直击:技术落地的痛点与突破

提问环节中,黎逸皇家大学中文教师田皓提出“付费与免费AI教学工具应如何选择”,宋教授指出“需平衡资本支持与可持续发展,适当付费才能保障技术迭代”;针对孔敬大学孔子学院资深公派教师涂敏关于“《长城汉语》对话功能”的提问,他回应“当前已实现基础对话互动,正研究根据学习者水平动态生成适应性对话”;玛哈沙拉坎大学在读博士周珞璟则关注“AI在过程性评估的应用”,宋教授以平台数据分析为例,阐明“通过记录学习行为、生成个性化画像,实现动态评估与精准反馈”。

(现场提问)

-实践落地:AI工具的课堂创新应用

下午场由玛哈沙拉坎大学马宁·阿撒诺助理教授分享“AI在课堂教学及活动中的运用”。他首先以“多邻国App”为例,解析游戏化与奖励机制在初级汉语课堂中的应用,通过趣味任务与即时反馈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动力;随后现场演示“DeepSeekChatGPTGrok”等AI工具,展示如何利用智能问答系统辅助课堂互动、生成个性化练习及语言纠错;最后结合“Google AI Studio”的图片生成功能,呈现如何快速定制文化场景插图,为词汇教学与跨文化理解提供视觉化支持。

(马宁·阿撒诺助理教授专题讲座)

-互动讨论:AI与教师角色的辩证思考

黎逸帕农泰中学教师翁圆欣在互动环节中提出“AI是否会取代教师”的担忧。马宁教授回应称:“AI本质是数据工具,无法替代教师的判断力与人文关怀。它虽能提供海量信息,但存在真伪混杂的风险,需教师甄别筛选,并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教学。”他强调,技术应服务于师生共创的智慧课堂,而非削弱教育中“人”的核心价值。

-闭幕展望:深化本土合作,共绘数智化蓝图

2023年起,“泰国高校中文研究论坛”由玛哈沙拉坎大学孔子学院与孔敬大学孔子学院轮流主办,每届聚焦中文教学的前沿议题,为本土教师搭建学术交流与职业发展平台。本次论坛首次引入AI主题,以“智慧赋能”为支点,吸引了来自泰东北十余所高校及中小学的百余位本土教师与专家学者的参与,标志着泰国中文教育正式迈向“智慧化”新阶段。

未来玛大孔院也将继续以技术为舟,文化为帆,智慧为舵,人文为锚,以创新破浪之势,为泰东北地区中文教育迈向数智化、个性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管理员】
阅读推荐
1/52/53/54/55/5
星暹热榜
更多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星暹日报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